吉利繽越后部碰撞實車分析 防撞梁無吸能盒吃大虧
在上一篇文章(吉利繽越車門碰撞實車分析 后門逃生幾率低)中,我們介紹了吉利繽越車門碰撞后的實際結果并分析了其車門內部結構。今天我們再來看看吉利繽越的后部防護結構,看過我們之前專題的朋友一定還記得,繽越后防撞梁缺失了傳統意義上的吸能盒結構,成本得到了一定的縮減,但是在發生追尾碰撞的時候,會吃很大的虧。本文將詳細分析繽越后防護安全結構,并對一些誤區進行科普,也是對完整拆解報告的一些補充。
吉利繽越的后防撞梁設計很“簡樸”,幾乎只是一個單薄的“鋼條”孤獨的存在。沒有緩沖泡沫層,也沒有多余的線束經過。雖然說后防撞梁只是在低速情況下起作用,稍微快一點(城市道路60km/h)就已經起不到防護的主要作用了。但是,有總比沒有強對吧。之前的老寶來、老POLO、老軒逸等等連個后防撞梁都沒有,讓多少車主傷心啊,后來也都陸續加上了。
近距離觀察,繽越的后防撞梁采用螺栓與車身后部連接,但是從螺栓到杠體的這段區域,本應該出現的吸能盒,是被一個金屬連接件所代替的。之所以說其不是吸能盒,原因請看下面這張圖。這個連接件大部分都是懸空的,可以看出,它的確只是作為連接杠體和車身而存在的一個部件。
從圖中可以發現,防撞梁左右兩端還設計了“口字型”的鏤空區域,說這個是輕量化設計當然不太科學,不過這樣的設計直接降低了杠體的吸能性和整體強度倒是真的。
下面咱們來看一下吉利繽越真實被追尾碰撞后的結果。如果后部有完整的吸能盒結構且帶有壓潰誘導槽,那么肯定不會是圖中這樣的結果。可以發現,繽越的防撞梁杠體兩側(以右側為例)本應該潰縮的區域(也就是那個連接件)變成了向外凸起,說明那邊連接件并沒有什么吸能的作用,反而成為了一個生硬的障礙物。
好在這個連接件并不十分堅硬,否則的話,有可能導致碰撞的力度直接通過連接件后部的縱梁被傳遞到車身里,其共振有可能造成車內乘員的不適甚至是危及安全。
下面來看一個正面的典型設計案例,上圖是某車型的標準化后部吸能盒結構,而且帶有兩道壓潰誘導槽(凹陷處)。當后部被撞擊時,力度傳遞到后杠上,從而被進一步傳導至吸能盒上,壓潰誘導槽隨之吸能變形,整個吸能盒被壓縮。犧牲了自己的吸能盒同時把撞擊力度分散,傳導至車身的傷害力度就會被大大縮減。
牛車實驗室用儀器實測的結果是,繽越后防撞梁杠體的強度在500~550Mpa之間(多點取樣數值會有一定差別)。這種強度算是中下等水準,所以在碰撞后,杠體扭曲還是比較明顯的。
最后總結一下碰撞后的結果,如上圖所示。總的來說,繽越后部的安全性還沒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少了一組吸能盒并沒有帶來致命性的安全打擊。至少碰撞后沒有直接危及到后排乘員的生命,至于車體外觀有多大損失那都不重要,生命才是第一位的。不過還是建議繽越能夠改進一下,把后防撞梁好好的升級一下。
吉利繽越 相關延伸閱讀:
吉利繽越拆解報告:高顏值表里不一 新材料方興未艾(拆解報告圖文完整版)
促進媒體拆車評價規范化 牛車網發布《家用汽車拆解評價規范》標準(新聞)
吉利繽越全方位體驗 高顏值外表下有顆顫抖的心(靜態動態評測)
牛車實驗室2019實驗儀器全面革新 200余項數據更精準(視頻)
客觀看待吉利繽越“翻車門” 重心不穩未優化是關鍵(深度技術解析)
更多車輛拆解信息,請訪問牛車實驗室官網:http://www.zq763.com.cn/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