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用車安全感!從8萬到32萬全系覆蓋,上汽大眾燃油SUV終身質保
“價格戰”正酣,上汽大眾打響“價值戰”。
3月10日,上汽大眾途昂Pro上市之際,推出整車終身質保政策,隨即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近日,上汽大眾再次宣布將這一政策擴展至全系燃油SUV車型,覆蓋途岳新銳、途觀L Pro等熱門車型,并明確“不限里程、不限年限”的核心條款。
這一舉措不僅打破了傳統燃油車質保周期的行業慣例,更以“服務平權”理念覆蓋8萬至32萬元價格區間的全系產品,標志著車企從“產品競爭”向“服務競爭”的戰略轉型。
無套路、真透明的終身保障
上汽大眾的終身質保政策涵蓋動力總成、懸掛系統、轉向系統等核心零部件,且不設使用年限與里程限制。
首任非營運車主只需在授權經銷商完成常規保養,即可享受終身服務。相較于行業常見的“3年/10萬公里”基礎質保,這一政策顯著提升了用戶權益的長期價值。
保守與突破并存
目前,主流車企中僅少數品牌針對部分車型提供有限終身質保。例如,現代汽車在美國市場為部分車型提供“10年/10萬英里”動力總成質保;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則延續“6年/15萬公里”免費保養政策。
而國內中國品牌,比如如奇瑞、吉利、長城汽車,以及部分新勢力品牌等,新能源領域都有“三電終身質保”服務。但是,國內對燃油車的覆蓋仍較為保守。
上汽大眾此次政策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一,全系覆蓋,不區分車型級別,實現從入門級到高端SUV的服務統一;其二,零門檻限制,擺脫傳統質保對年限、里程的苛刻要求;其三,全國標準化服務,依托1300家授權經銷商網絡,確保服務落地無差異。
以上,是上汽大眾的突破,也是中國燃油車市場的突破。
從“購車成本”到“用車無憂”范式轉變
對于消費者而言,上汽大眾推出的終身質保政策直擊兩大痛點:「長期用車成本}與{質量信任焦慮」。
燃油車用戶通常需承擔高額的中后期維修費用。以一輛行駛10萬公里的SUV為例,變速箱或發動機大修費用可達數萬元。終身質保政策將這類風險轉移至車企,顯著提升車輛殘值,間接降低用戶的置換成本。這對于降低一臺燃油車全生命周期成本,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近年來部分車企因“減配門”“召回延遲”等問題引發信任危機。上汽大眾通過終身質保承諾,以體系化服務能力為背書,重塑用戶對品牌的長期信賴。正如業內人士指出:“當車企敢于承諾‘開多久保多久’,本質上是對自身制造工藝與品控體系的絕對自信。” 這對于重建消費信心至關重要。
“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上汽大眾的政策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推動行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傳統車企的競爭多聚焦于配置、動力與價格,而終身質保要求企業具備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能力,包括零部件供應鏈、維修技術標準化、經銷商管理效率等。上汽大眾依托德系制造工藝與嚴苛測試體系,為其政策落地提供了技術底氣。服務能力,技術實力,是上汽大眾的核心底氣所在。
在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攀升的背景下,燃油車市場如何破局?答案可能是差異化競爭力。
上汽大眾通過終身質保強化燃油車“耐用性”標簽,與電動車形成錯位競爭。此舉或延緩部分用戶的“油轉電”決策,為燃油車爭取更長市場周期。
結語:
上汽大眾的終身質保政策,既是其40年本土化深耕的成果展現,亦是對用戶需求的深度回應。在行業轉型的關鍵期,這一政策或將重新定義燃油車的競爭維度,推動車企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跨越。
對于消費者,它意味著更安心的用車生活;對于行業,則是一場關于信任與價值的革新實驗。未來,能否有更多車企加入這場“服務競賽”,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