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代軒逸長期測試(一):做工這么差,怎么續寫銷量神話?
自10月18日購車以來,第14代軒逸已經陪伴了我們半個月。在這半個月中,除了測試和拆解等評測項目,我們幾乎每天駕駛用來通勤,對軒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么在這半個月的用車中,我們還有一些新的發現,這其中優缺點并存,下面就給您一一道來。
文章順序按照從外觀到內飾到駕駛的順序,就不再單獨進行優缺點分類了。另外特別提示,文中提到的各項優缺點全部為車輛原廠狀態情況,并非受到拆解環節影響。
我們這臺軒逸后視鏡為手動折疊,折疊與打開的限位處十分生澀。這就導致左側后視鏡每次折疊和打開后,鏡片位置很大幾率受到振動影響發生錯位,駕駛員還需要二次調整鏡片角度。相比之下,右側后視鏡沒有這個問題。我們懷疑左鏡的問題應該與裝配工藝有關,不知道已經購車的車主有沒有遇到同樣的問題。
我們這輛車配備了倒車影像,但是并未裝有倒車雷達。這似乎是近幾年日系車的特點,例如杰德和我們之前測試的雷凌,都是這樣的設置。可能日系廠家認為有了倒車影像,雷達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我們還是覺得如果加入雷達會更加實用。
日產的座椅柔軟舒適已是公認的優點,甚至被稱為是日產大沙發。軒逸的座椅除了柔軟,包裹性以及坐墊長度都沒有明顯短板,作為緊湊型轎車能夠保持這樣的優勢,必須單獨提出表揚。
水杯沒有限位器的問題不得不再次重提。由于沒有限位器,杯架只能盡可能做大以兼容不同直徑的水杯。放置像圖中這樣的礦泉水,余量已經達到了厘米級。行車時不僅容易發出異響,而且敞口晾開水等情況更是十分困難。
排擋桿在P擋掛至D擋時,很容易順手直接掛至L擋,這主要是由于行程過長,且D擋與L擋之間分隔不明顯。L擋為低速擋,平時使用頻率并不高,其實廠家只要將L擋與R擋的掛入設定相同,也就是按下排擋桿按鈕才可以掛入就可以了。
軒逸中部出風口的造型設計十分動感,也是整個中控臺的點睛之筆。不僅造型豐富,并且前排五個出風口均可獨立開閉,要知道這個級別中還是有很多車型的中央出風口不能手動關閉。而軒逸不僅增加了一個,還讓設計與實用性都達到了極佳的效果。
在白天的駕駛環境下,自動大燈經常處于開啟狀態。對于大燈而言,白天開啟與否并無大礙,但中控屏幕會隨之降低為夜晚的亮度,根本無法看清。如圖中所示,車頭直對陽光,自動大燈處于開啟狀態,倒車影像漆黑一片。
我們這臺軒逸只有主駕車窗配備了一鍵升降,但按鍵夜視燈也只是主駕車窗有所配備,另外三扇車窗開關并未增加任何夜視處理,夜晚使用并不能直接找到。其實只要增加一條熒光條,不僅不會增加多少成本,而且讓實用性大大增強。
我們的軒逸在前風擋左側中央位置張貼了一張出廠標簽,位置著實尷尬。日常駕駛時,總會發生眼前重影的情況,嚴重影響行車視線。像這種不干膠貼紙,想要除掉還并非易事,使用除膠劑又會留下刺鼻的異味,著實尷尬。我們希望廠家能夠嚴抓車輛生產細節,因為工人一個小的疏忽就可能給車主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從提車至今,油耗表未中途重置。目前行駛約1000公里,軒逸的綜合油耗為6.2升。要知道除了日常通勤和外出拍攝,每位編輯在初次體驗時,都會地板油去感受一下車輛的動力。在這樣略微激烈的駕駛條件下,軒逸還能達到這樣的油耗水平,確實非常出色。
半個月下來,我至今還是沒有適應軒逸的油門踏板。每次路口起步時,我都想緩踩油門力求平順,但淺踩油門發現并無動力輸出。此時你的前車已經完成起步,作為后車駕駛員,心理上必然是希望跟上前車節奏,以免影響交通。這時,心理作用會促使你略微深踩油門,但隨之動力卻像井噴一樣突然爆發,使得全車人猛然抬頭,很難想象不清晰的油門臨界點與突兀的前段輸出能夠出現在軒逸這款車上。
懸掛調校也讓人非常失望,尤其是在經過金屬減速帶時,懸掛像是丟了魂一樣,除了明顯的彈跳,還會夾雜著橫向擺動,似乎找不到車輪落地點。柔軟的大沙發也無法中和如此硬朗的懸掛,所以通過大型顛簸時,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降低車速……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長期體驗,我們對軒逸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但沒想到的是,我們對它的好感卻是每況愈下。作為東風日產的銷量擔當,也許一輛車節約一絲成本,整體就能為廠家帶來極大利潤。作為媒體,像油門踏板和懸掛設定這樣的調校項目,我們還可以理解。但像風擋標簽、自動大燈和后視鏡這樣的做工瑕疵,分明能夠做好,但卻糊弄了事,就無法讓人接受。也許就是工人一個小小的疏忽,卻給車主帶來不必要的困擾。細節決定成敗,希望廠家能夠嚴抓產品質量關,真正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