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代軒逸后備廂開啟方式解讀 千萬別把鑰匙放包里
在之前的靜態測評中,牛車實驗室就已經發現了第14代軒逸后備廂開啟邏輯有些欠妥。在經歷了半個月的深度體驗后,這個設計問題顯得愈發明顯,我們認為有必要單獨拿出來說一說。
首先還是和大家解析一下軒逸后備廂的開啟方式,共有四種,一為車鑰匙開啟,二為方向盤左側按鍵開啟,三為后備廂蓋開啟,四為逃生拉手開啟。開啟方式豐富多樣,但實際體驗后會發現并沒有看上去的那樣方便。
前兩種方式較為常規,我們不做過多探討,而問題在于后兩種方式。
如果問各位車主,您開啟后備廂最多的方式是哪種?我相信用后備廂蓋開啟是最多的。但隨之的下一個問題,如果您的車配備了無鑰匙進入系統,那么車鑰匙會放在什么位置?想必大家會將車鑰匙直接放在背包內,這也是無鑰匙進入系統最大的方便之處。
而軒逸的后備廂開啟邏輯為,即便是車輛解鎖狀態,如果車鑰匙不在后備廂附近,是無法使用后備廂蓋拉手打開后備廂的,這就會為車主造成不便。當車鑰匙放在車內背包中,那么后備廂只能通過方向盤左側按鈕開啟。而在實際使用中,我們幾位編輯均出現了想要開啟后備廂,走到車尾發現沒帶鑰匙,又返回主駕使用按鈕打開的情況,這與大多數車主的用車邏輯相違背!
我們也曾探討廠家如此設計的目的,起初認為可能是出于行車中的防盜考慮。但軒逸配備了自動落鎖功能,即便在行車中手動解鎖,系統還是會在半秒后繼續落鎖。也就是說,車輛在行駛時根本不會發生車門解鎖的狀況,那么防盜設計也顯得站不住腳。
在老款的朗逸等車型中,我們見到過后備廂只能通過車鑰匙和中控區按鈕解鎖,后備廂蓋根本沒有設計開啟拉手。這主要是處于節約成本的考慮,雖然同樣不便,但至少設計思路可以理解。而軒逸明明設計了后備廂蓋拉手,卻還給車主造成了不便,實在有些讓人不知所云。
第四種逃生拉手開啟方式顧名思義,需要在緊急逃生時打開。那么逃生拉手是從何而來的呢?1998年,美國連續發生了三起兒童被困后備廂無法逃生,進而窒息身亡的事件。2001年,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規定所有載客車輛必須配備后備箱逃生裝置。在美國是國標,在中國并非強制。軒逸進行了這項設計,并且拉手還有熒光處理,先給一個好評。
當然,除了設計之初的預防兒童被困,后備廂逃生拉手還可以在遭遇綁架,以及發生交通意外時逃生。不過對于后一種,軒逸卻不能實現。
不能實現的原因并非由于后備廂,而是后排座椅。軒逸的后排座椅并不能支持靠背放倒,不僅在日常用車中無法拓展后備廂空間,而且乘客自然也是無法從車內進入到后備廂的。一旦發生交通事故,車門無法打開,想要從后備廂逃生也是完全不可能了!
說到后排座椅靠背,就不得不提頭枕設計。軒逸后排座椅兩側頭枕竟然與靠背連為一體,這即便在小型車中也已是不常見的設計,反倒是中央頭枕設計成了獨立可調式。在發生事故時,一體式頭枕很難更好的保護乘客頸部,安全性遠不如獨立可調式頭枕。
作為一款主打家用的緊湊級轎車,安全和實用自然是消費者最看中的部分。而軒逸的后備廂設計,真的是看似安全方便,實則雞肋。我們也希望廠家在未來改款升級時,能夠改進這些設計缺陷,讓軒逸真正成為每個用車家庭的實用安心座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