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實驗室】廣汽豐田雷凌拆解外傳 技術報告里沒有的有趣設計
對于雷凌的拆解和相關的報道,差不多也快完結了。其實每次拆解報告的撰寫,都會出現很多無法歸類,也不算是很正式的設計亮點。這其實很多也并不代表著優缺點,但是又是在常規之外的,因此我們也就忽略掉不少有趣的內容。長此以往感覺實在是有點浪費,不如編寫成拆解外傳。
汽車產品由于其特殊性,決定了一款車會有很多種不同的配置,但是又不可能為每個具體細分型號去單獨制作零部件。所以就有了低配車上出現高配車功能配置的預留件,比如高配車型的座椅加熱按鈕,低配車相應的位置是個堵死的封閉按鈕。而在汽車結構內部,一般并不會出現這種類似的設計。而雷凌恰恰是個例外,拆開前杠皮,發現兩邊都有預留的線束和插頭,其實在我們這輛次低配車上,根本沒有用,仔細查找對比照片發現,這個東西有可能是高配車型LED前霧燈的線束和插頭。理論上來講,既然沒用還留著,肯定不是讓你后期加裝用的,難道廠家傻嗎?這不是無形之中增加了成本嗎?當然不是,出現這種情況,推測應該是線束總成本身就帶有這段線束和插頭,如果是為了低配車而專門去掉,反而會增加成本。
發泡膠在汽車上應用的地方并不多,基本上就是粘合車門內的防撞梁和加強筋用,還有車頂的加強筋,其他地方可用的地方很少。因為發泡膠本身凝固后是有彈性的,并不能牢固的粘合鋼板(所以加強筋用手就能輕易晃動,而防撞梁兩端還有焊接,僅中間用發泡膠固定)。而雷凌卻在車頂前端橫梁里灌入了不少發泡膠,很是奇怪。一般來說,這個地方用焊接工藝足以,最多再加些鈑金膠,而發泡膠出現在這里不太應該,難道是焊接工藝不達標?
雷凌的車頂內飾板里,線束基本上沒防護,用藍色膠條粘貼了事,這在前面的拆解報告中也都跟大家介紹了。有個細節我們現在來說一下,雖然說大部分線束都裸露著,不過卻有那么一小段線,享受了特殊待遇,用蛇皮管給妥妥的包了起來。仔細一看,原來這里是線束和塑料件結合的地方,有共振磨損的風險,真是精打細算啊,不到萬不得已肯定不加料。
汽車的前后懸掛組件,很多都是未經防銹處理的鑄鐵件,這個是由于生產工藝的限制導致的,某些金屬材料的表面不適合噴涂防腐漆。所以很多廉價車的懸掛組件,多少都會出現局部生銹的情況,而且這種現象并不會影響車輛的使用。只不過雷凌的前后懸掛都有生銹,而且部位太多了,圖中僅列舉兩個地方。
雷凌發動機艙里的空氣濾芯,更換起來的便利性讓人很驚喜。什么工具都不用,用手把卡扣打開就行了。不過我們發現,這種便利性帶來的弊端就是空濾的密封殼并不嚴密,多進些灰塵是很有可能的了。所以需要更換空濾的話,去網上淘一個,自己換吧。不要再被4S店坑啦。
還有這個蓄電池,日系車一直喜歡用鉛酸電瓶,也就是留有注液口的白色半透明電瓶,一般來說這種電瓶的批發價格比較低,適合主機廠使用。很多年前,鉛酸電瓶是需要定期維護的,加注硫酸,很不方便。而現在的新產品,都專門標注了免維護字樣,再也不用車主為電瓶的保養擔心了。
雷凌的車機系統,有個比較嚴重的BUG!兩個時間,不統一不同步,發現了嗎?儀表盤里的時鐘和大屏里的時鐘是兩個不一樣的系統,需要你自己調整兩次,開一段時間,兩個表還有誤差,會越來越大,甚至差個一分鐘,一個月大概就得調一次,這是為什么呢?做成同步很難嗎?
最后來說說雷凌的拖車鉤,太有意思了,給你兩個,買一贈一。這可不是誤裝,4S店說是標配的。最讓人納悶的是,為什么工具包里只有一個拖車鉤的開槽位置呢?第二個剛好能找到一個空余的地方放進去,并不影響什么。
總結:看了上面這些有意思的內容,是不是感覺拆解也不是那么晦澀難懂了,是不是也不枯燥了呢?其實,在汽車設計的過程中,一輛車由幾百名工程師參與是很正常的,每個人負責的內容并非都和別人相通,而且各個零部件之前的設計過程,也并不是都會跨組溝通。各種專家們也只是各負其責,比如設計底盤的可能壓根不懂內飾,負責動力的也不會了解焊接。最后就是造成了千奇百怪的甚至是不倫不類的設計,而且可能會導致整車的虎頭蛇尾或者是設計思維不統一。今后我們還會給大家帶來更多車型的拆解外傳,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