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實驗室】雷凌人機工程設計/儲物空間體驗 無法滿足日常所需
雷凌來到牛車實驗室的幾天里,大家踴躍試乘試駕,感受頗多,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雷凌的人機工程設計。雖說我們購買的是低配車型,但好歹也是12.98萬元的產品,并不能算是超低端車。不過在人機工程或者是人性化設計方面,雷凌真的不能讓人滿意,甚至很多自主的七八萬的小車都不會如此控制成本。
中控臺的設計,豐田一直喜歡用超大的塑料塊占地方,不但妨礙了腿部空間,而且讓前排的人感覺坐起來挺壓抑的。不過這也是因人而異吧,不能說設計失敗。副駕駛一側感覺更為突出,況且這種設計并沒有帶來什么實質上的配置提升,可能僅是滿足了豐田的內飾設計標準。
前排的儲物格也很少,就擋把前面有一個,小的可憐不說,還是個凹陷區域,放手機基本都放不進去,當然你不在乎的話,懸空放也是可以的,而且位置比較深,不易取放。
前排杯架,其實都不能成為杯架,只是磨具生產的一個塑料殼。當然,也不要指望有限位器或者是防滑墊了。后面的中央扶手,位置太靠后了,前排的人打卡都費勁,需要手臂拐很大的彎。
擋把前面的3個按鈕,的確很方便快捷,就是最右面的啟停開關,在駕駛席的視野里是看不到的。不過自己的車,開幾天也就熟悉了。
四門一鍵升降車窗是日系中低端車基本不提供的,雷凌很驚喜,提供了該功能,只是美中不足,僅有駕駛席的玻璃升降鍵有指示燈,其它的3個只好盲操作了,后門的對應按鈕也無指示燈,晚上操作似乎是有點尷尬了。
一體式的頭枕,就不多說了,低配車嘛,就是裝座套的時候,會發現沒地方下手。
車門儲物格,用348毫升的小飲料瓶當“模特”,就是圖中這樣嘍。
后部配置稀缺,低配也是很名副其實了,儲物格無防滑設計。
最后說一句,發動機艙沒有防護罩,高溫的金屬組件之間裸露,加玻璃水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距離高溫區太近了。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明天我們繼續挖掘雷凌的用車體驗,隨時和大家分享。拆解之前,我們會將很多發現的亮點與大家分享,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