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寶馬3系整車拆解完整全紀錄 打破豪華車品質神話
寶馬在國內一直被當成豪車、神車,開寶馬成了無數人的夢想。但是,在多年的市場競爭和技術革新之后,如今我們有了揭開其真實品質的條件,拆解一輛寶馬3系,發現諸多設計特點。向成本妥協已經是當今汽車工業的第一出發點,利潤高于一切是車企的真理,寶馬也不例外。本文將匯總近期關于3系拆解的觀點,整理成完整拆解報告。
前部防護結構篇:
新3系的前部防護結構看上去還是有點復雜,但是設計得很有邏輯,可以說是錯落有致,有條不紊。腦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話“一分錢一分貨”真沒錯。寶馬的前部水箱框架總會設計一個獨立的加強桿,這在老寶馬上也是如此,通過中網就能看到,算是一個設計的傳承吧。
在新3系上,這個加強桿共有4根,采用鋁合金材料,形成了一個近似于菱形的視覺效果。在發生前部碰撞時,如果是比較低速的情況,這個支架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保護水箱。圖中的泡沫緩沖層位于主防撞梁上面,也是應對低速碰撞用的,能夠給杠皮一定支撐。
取下這個泡沫層之后,可以看到寬大的鋁合金主防撞梁。鋁合金材料的成本比鋼鐵高不少,質量輕,吸能效果好,所以低端車型為了控制成本,基本不會采用。鋁合金的優勢還有輕量化,新3系前部采用大量鋁合金材料,包括主防撞梁、吸能盒、副防撞梁、水箱加強桿,整體比使用全鋼材料要輕很多,保守估計也有幾十斤。新3系的吸能盒比較有意思,特別的隱蔽,不像一般車型那種可以從兩端看到全貌。不過這個吸能盒并沒有設計壓潰誘導槽。
新3系前部還有個尼龍帶,顯得比較突兀,很另類,仔細看就能發現它是用來固定那個泡沫緩沖層用的,倒是沒有什么太值得討論的。而橡膠管就值得一提了。寶馬新3系配備了主動彈起式機艙蓋,這套保護系統的觸發裝置,就是隱藏在前保險杠內的橡膠氣管+兩端的壓力傳感器,整套裝置設計比較合理,比普通的加速度傳感器要精密,降低了誤報率。不過一旦觸發后機器蓋彈起,這維修成本動輒上萬元且維修周期長。雖然有保險買單,可是耽誤用車的同時也有可能讓第二年的保費上漲,就顯得有點得不償失了。
此外,新3系還在車頭兩角處設計了特殊的金屬加強框,材料為鋼制。一般來說,車頭兩角處是霧燈、玻璃水壺、甚至是ABS泵的位置,寶馬新3系專門設計了這組金屬結構后,玻璃水壺被移到了右側翼子板內。應該說,這組加強框很必要,提升了車前部25%-45%碰撞時的安全性,大部分車型這里都是薄弱點,新3系這個設計在上一代是沒有的。
最后要說的是行人腿部防卷入裝置,也可以叫做前部副防撞梁,還有的廠家稱其為行人防護鋼梁。總之,就是在碰撞時,彌補主防撞梁的不足。如果是撞擊到行人,該裝置可以碰到行人的腿部,并將行人彈起到機器蓋上,雖然聽上去也很慘,但是總比卷入車底下要好吧。
不過很多業內人士對此設計也提出了一些疑慮:本身這個裝置無論采用鋁合金材料還是鋼材料,都是比較單薄的,強度都不高,用手一掰甚至都能輕微變形。真到了出車禍的時候,它到底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也不是很容易驗證。另外,對于如今千變萬化的新車外觀,前杠皮的里外造型都在挑戰設計和生產工藝的極限,有的時候,類似于這種副防撞梁的東西,可能還起到了支撐前杠皮的作用,是不是有些讓人哭笑不得呢。
當我們把新3系前部全部拆解干凈后,露出了全部鋁合金材料,銀光閃閃的有沒有。是不是感覺第一次見到呢?鋁合金材料雖然成本高,吸能好,但這是以犧牲自身(材料較軟、密度較低)來減輕行人的傷害的,我們覺得,還是要為鋁合金點贊,沒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了。車廢了并不是什么大事,別忘了,車里的人員是不會因此而加重傷亡的。
后部防護結構篇:
通過前文我們都了解了其前部防護大量應用了鋁合金材料,不過后部就沒那么幸運了。雖然是落地價40萬的寶馬,但也沒有將鋁合金武裝到牙齒,這不也得給5系和7系留點面子嗎:)
乍一看新3系的尾部怎么這么一大片黑乎乎的覆蓋物呢?細看就能發現,基本都是樹脂(高級塑料)外殼,它們是干什么用的呢?其實主要作用是杠皮的支撐架,起到固定的作用。所以后杠皮能夠嚴絲合縫的禁錮在車身外表。如果是低速的碰撞事故,其實這種框架也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此外,我們從正后方可以看到,防撞梁的寬度很廣,對尾部兩端的防護比較好。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鏤空結構的樹脂框架,并沒有吸能的作用。我們說的僅僅是碰撞時的緩沖,因為這種材料并不能因為外力擠壓而收縮變形,而是在壓力屈服臨界點直接斷裂破損(有點像碳纖維車身)。尾部的線束雖然不多,但是也沒有太在意,隨便用電工絕緣膠布纏繞了事。
碳罐一般設置在油箱附近,寶馬一直喜歡放在尾部一角上,雖然沒什么安全問題,不過這里怎么看都像是追尾碰撞的重災區,只是空間很富裕,可以容納碳罐。
鋼制的主防撞梁在樹脂外殼里面,由于都是黑色的,不是特別直觀。放大后可見,鋼梁為開放式沖壓件,不是更好一些的閉合焊接件。而后面的黑色立方體,就是吸能盒。吸能盒設計了壓潰誘導槽,而且是四邊都有,上下兩面是凸起,左右兩面是凹槽,碰撞時吸能潰縮效果會不錯。
從上面往下看,這個角度更能看清整體的構造。樹脂的外殼框架其實還有拼接點。
最后要說的是尾部右側邊角處,出現了這么一個灰色的物質。細看發現,是鈑金膠沒有涂抹到位,之后手工打補丁,然后就懶得噴漆了,就是圖中的這個樣子。當然這不會影響品質,就是讓人感覺工人不認真啊。
前翼子板及發動機篇:
這部分關于寶馬新3系的拆解,要從其“SYNTAK協同熱升艙技術”說起。這個技術之前在X3上出現過,也沒有引發什么話題。不過在新3系上,由于其取消了發動機艙蓋隔音棉,所以就引發出一個話題。寶馬官方的意思是,我們有“SYNTAK協同熱升艙技術”,能夠包含隔音棉的作用,所以就取消了隔音棉。但是我們實測后發現,沒什么大區別(點擊這里看噪音測試數據)。
作為“SYNTAK協同熱升艙技術”的一部分,如上圖所示,在發動機與變速箱外增加隔音棉罩,用以降低振動帶來的噪音,這在理論上是ok的。而發動機艙防火墻區域的防火隔熱棉也同步取消了,和發動機艙蓋的隔音棉取消很湊巧。感覺寶馬這個新技術,就是宣傳的時候說增加了一些什么,然后取消的東西基本不會告訴你。下圖是發動機罩,里面雖然填充了發泡材料,但是這并不寶馬獨有的東西,即便是十幾萬的領克、魏派都會有這種設計。而且領克連外殼都是發泡的,和里面的是一體結構,成本更高。
“SYNTAK協同熱升艙技術”關于發動機這塊的解讀,說的大白話一點,就是拿隔音棉把發動機給包起來了,再扣上一個海綿罩,這就算靜音黑科技了。不再多解釋,大家自己去領悟吧。
由于電瓶采用后置式,發動機艙里就空出了這么一個巨大的地方,設計師就不考慮“廢物利用”一下嗎?對側同樣的位置里是剎車系統的組件。
雙防凍液水壺倒是不常見,大的是常規防凍液,小的是空調水冷散熱用。不過寶馬這種不透明的水壺看起來并不只管,從外面無法一下看出液面高度。優點是,水壺老化的話,黑色塑料會膨脹變成白色。
關于發動機線束的防護,寶馬有點虎頭蛇尾。波紋管蛇皮管都有應用,但在避震塔頂附近露出了大把的線束,很是讓人吃驚。
翼子板內及附近區域,一般來說都沒用什么配件,不過寶馬新3系也是與眾不同。諸多的油路硬管線從這里經過,再加上特殊的前懸掛結構,以及前杠后方的側碰加強鋼梁。總的來說,這個前輪處有點擁擠不堪了。真要是遭遇碰撞事故,前部的各種配件損傷幾率還是不小的。
首先要知道,翼子板并不是高成本鋁合金的。翼子板里沒有空腔吸能結構,也沒有設計隔音棉,好像沒什么可說的了,因為它的里面太簡單了。而這里的鈑金膠涂抹的隨意程度實在是突破了想象,感覺就是工人用刷子隨便一抹。
寶馬新3系的“SYNTAK協同熱升艙技術”到底是不是隔音降噪黑科技,相信您看了本文也有一定了解了。而翼子板的設計,也并不像是三四十萬豪華車該有的樣子。這個價位的車,翼子板和機器蓋都應該是鋁合金的,寶馬新3系卻都不是。真的是技術升級了,還是偷工減料了呢?
車門結構篇:
裸車34.69萬落地41萬的新3系,車門是不是設計得很厚道呢?其實并不是。沒有激光焊接,也沒有四門統一結構,反而還出現了噴漆工藝瑕疵。車門框的點焊工藝也是非常一般的水準,作為豪華車來說,并不能讓人滿意。
內飾板的隔音做的還不錯,幾乎全貼合了白色的隔音棉,而且不是再生材料的。但是安裝的方式不太講究,棉層是直接掛在門板里,沒有特別嚴密的固定。
車門板里沒有常規的塑料布防水層,而是一個黑色樹脂大板,這個內裝件里集成的東西真不少,取下來之后,可見金屬門板的空白區域巨大。玻璃升窗器也在這個板子里面,還能看見鋼絲拉線。平時很少有機會能看見這個東西吧。
前門的內部構造,在我們看來是有所缺失的。加強筋并不是可有可無的,當然沒有也不犯法。前門沒有加強筋,但是廠家也沒有給出什么合理的解釋。瀝青止震貼的面積巨大,這么貴的車了也沒有使用丁基膠止震貼,也夠讓人意外的。
而主防撞梁的斜置角度不但低,而且結構也不是德系車廠家的弓形(W形)。車門近似于一個長方形,對角線加強肯定是最靠譜的,而新3系只是在較低的位置,粘合了這么一根防撞梁。當然長度上肯定比對角線式的短了不少。而對于車門中上部的防護,就略顯薄弱了。
后門居然和前門完全不一樣,加強筋也有了,而且弓形防撞梁也出現了。前后門區別對待是為什么?前門預計成本上會低一些,而后門在發生碰撞后往往更加難以開啟,所以加強結構設計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寶馬3系這個價位的中級車,按理說激光焊接門框是順理成章的,不過很遺憾,你只能看到一排點焊的痕跡。焊點密度最大是24個/米,這是一般的10幾萬的車都能做到的水平。
最后就是圖中這些噴漆過程中的瑕疵,門框邊,門檻邊,都是有明顯的夾具產生的工藝瑕疵。噴涂漆面之后,夾具的觸點未做任何處理,露著底漆就下線了,這難道也是寶馬應有的品質?
車頂/地板結構篇:
寶馬代表了什么?最起碼是豪華車第一陣營吧?你能想象寶馬新3系的車頂和地板結構與10幾萬的普通轎車相差無幾嗎?牛車實驗室購買的34.69萬元的新車,落地價41萬元。當我們拆開車頂和地板層,的確很意外。
車頂內飾板,沒有隔音棉,沒有任何優化設計。金屬車頂也沒有任何止震貼,加強件僅有一個,就是位于天窗后面的一道加強筋,但也是很常見的普通設計。
車頂的線束不多,但防護水平很廉價。基本都是絕緣絨布纏繞了事,線束也沒有使用防止共振的卡槽固定,只是簡單的用卡扣釘在鋼板上。
A/C柱上方區域橫梁也是常規設計,車頂四周邊框也沒有任何加強結構。和十幾萬的車型沒什么區別,其金屬強度經過測量也沒有多強悍(不到500兆帕)。如此設計水準,與豪華車定位相去甚遠。在焊接工藝和裝配方面,也沒有體現出40萬級別車型應有的水平。
地氈層為發泡材料多層壓制合一,這在幾年前算是很牛的材料。不過現在,10幾萬的車應用這種地氈的也比比皆是了。而后排座椅下居然全覆蓋了再生棉,說的直白點和黑心棉差不多。不但有一定異味,而且隔音隔熱效果一般。瀝青止震板也是大面積應用,就感覺沒經過計算似的,都貼上肯定沒什么問題,這種材料成本極低。
塑料泡沫也成了地氈下的填充物,這種廉價材料就不必過多點評了。而地板下同樣大面積覆蓋了瀝青止震貼,邊角處的鈑金膠涂抹也是很任性。
地板邊緣的各種線束就更令人失望了,基本全裸著。真的不用擔心短路或受潮嗎?
車頂無隔音、止震措施,線束防護水平低,地板下再生棉、大量瀝青片、線束裸奔,這還是40萬的寶馬嗎?海外版是否也如此設計?這些疑問,恐怕只有華晨寶馬才知道答案。
底盤/懸掛篇:
底盤設計本身就是30萬以上車型的強項,中低價位的車型由于成本所限,在底盤這種車主看不到的地方,必然是能省就省。只有錢到位了,底盤才會做好。而豪華車品牌為了舒適性和操控性,在底盤上往往比較下功夫。在這方面,寶馬新3系還算沒讓人失望,只是寶馬的設計和裝配邏輯實在是很讓維修人員頭疼,生產的時候沒毛病,維修的時候光拆解就能累暈了修車師傅。
底盤護板有四種材料:發動機下護板是鋁合金的,中段左右兩側是玻璃纖維板,中央又覆蓋了樹脂板,還有中央排氣管的半球紋隔熱鋁板。如此繁雜的結構,共同拼湊形成了比較平整的底盤結構。護板既能夠防護底盤,也起到優化空氣的作用。
由于新3系是后驅車,發動機是縱置結構,那么變速箱就會往后布置,所以能看到變速箱的底殼已經快到車身中部了。全框式副車架中間銀色圓柱體,是電動助力轉向的電機,個頭兒比以往的都大。因為不用承載變速箱,所以副車架很小,成本也就降低了。
寶馬新3系的汽油濾清器和汽油管線都隱藏在護板里,白色的管線并不常見,如果更換汽濾,要拆玻璃纖維護板。
另外,傳動軸占了底盤不小的地方,再加上排氣管布局,就導致了油箱沒地方了。只能是把一個大油箱分成兩部分,然后中間用管路連通起來,油泵從左邊的這半油箱里抽油,右邊的會利用氣壓作用把燃油輸送到左邊。不過這種設計可能會導致油量的誤報。本身油箱就是異形的,余量也并不精準,只是個參考值,再分成兩段,左右液位同步都是個問題,誤差就會更大一些。
新3系的前懸掛,其實就是麥弗遜的改良版,實際駕駛也不會有什么驚喜。前懸掛零部件是鋁合金材料,輕量化,堅固耐用。而后懸掛為五連桿設計,除了鋁合金軸承座以外,零部件都是普通的鋼材料,感覺又是在省錢啊。
底盤前部的護板就這么一大堆,維修起來的確不易。后懸掛并沒有使用鋁合金,也有些讓人失望。
綜合評分解讀篇:
拆解評分(百分制),依據牛車實驗室《家用汽車拆解評價規范》T/CAB CSISA 0010-2019,全新寶馬3系最終得分為:60.3分(滿分100分)。
評價結果=[(90÷18)×60%+(18÷2)×10%+(9÷2)×10%+(42÷5)×20%]×10=(5*60%+9*10%+4.5*10%+8.4*20%)*10=(3+0.9+0.45+1.68)*10=6.03*10=60.3分
評分細則說明:拆解評分表格,僅列出車輛得分項(隱去與車輛無關的項目)。完整評分體系涉及到標準保密文件,如需獲取相關信息,請聯系牛車網市場部。
表A.1 安全結構評價指標
安全解讀:前防撞梁、前吸能盒均為鋁合金材料,而鋁合金無法測試常規的鋼板強度,也由于這種材料成本高、吸能效果好、更利于安全,我們給予其10分。鋁合金附屬防撞梁、雙W型門板防撞梁是高分項。而門板內側鋼板面積低于20%、翼子板無隔音棉、車頂無隔音止震、加強筋少、車門框噴漆瑕疵等都是丟分項,算是一些硬傷。寶馬宣傳的整車在NVH降噪方面的努力,通過拆解并沒有發現。
表A.2 內飾做工環保舒適性評價指標
內飾解讀:地氈多層壓制合一,座椅調節比較合理。整體表現符合車型定為。
表A.3 整車布線合理安全性評價指標
布線解讀:新3系車內線束防護方面做得很差,大量線束裸露,在拆解報告中多次提及。發動機防火墻無鋁箔也是丟分項。
表A.4 底盤防護性評價指標
底盤解讀:這是新3系做得比較好的一方面,底盤比較平整,防護到位。底盤防護板的拆解有一定難度,后期維修保養比較費時間。
總結:新3系丟分項主要集中在線束防護、隔音止震、車門內層鋼板缺失、車頂無加強等方面。而鋁合金前杠、車門防撞梁、底盤防護則是其高分項。總體來說,新3系白車身材料強度表現一般,整車都沒有出現鋁合金外蒙皮,在很多方面都是以降低成本為優先,畢竟這是一輛3系,不是5系或7系,控制成本是很重要的。
60.3分雖然距離滿分100分相去甚遠,但也算是牛車實驗室拆解車型里得分最高的(截止到2019.7),當然它也是價格最高的,落地價41萬元。按照我們的拆解經驗和拆解前推測,感覺35萬級別的豪華車,在評分方面至少要達到70-75分才能滿足消費者對于安全的需求。從這方面來講,新3系還差的很遠,只要有成本問題作祟,這個安全評分就很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