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厚望的MQB誠意如何?看全新朗逸細節(jié)展示
全新朗逸是我們牛車實驗室的下一個拆解對象。這個曾經創(chuàng)下了350萬銷量奇跡的車型,一經上市就得到了巨大關注。換裝MQB是此次換代的一大亮點,小編拿到的是12.79萬的1.5L自動風尚版。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換了MQB的全新朗逸在外觀和內飾方面表現如何。
每款車型的每一代升級都會根據時下的潮流重新設計外觀,然而這種“重新設計”有的給予你驚喜,有的卻沒什么新意。顯然朗逸屬于后者。第一次見到全新朗逸雖然不能說它丑,但是也真的不算好看,可能是市場同化的太嚴重,全新朗逸雖然符合當下的審美,但是遠沒有十年前剛出生的時候驚艷。
車頭還算飽滿,發(fā)動機蓋上也棱角分明,中網撞風面積大,有助于散熱。還較多的使用了鍍鉻裝飾。這一切都是那么運動,然而當你知道它下面藏著一臺“溫柔”的1.5L發(fā)動機,就會突然覺得,這一切都是那么刻意。
回到前臉,中網的鍍鉻亮條與兩端的大燈緊密相連,整體感還是比較強的。
大燈組是全LED的比上一代好看很多。但是跟同級車比,優(yōu)勢就不那么明顯了。
按照慣例,低配車型沒有霧燈,這種重要的主動安全配置,成本并不高,為什么就不能給裝上呢。這在雨季是極有可能帶來安全隱患的。
側面的腰線貫穿整車,這種“地平線”似的弧度很自然,是小編比較喜歡的設計之一。
外后視鏡輪廓修長,采用低風阻設計,上面集成的LED示寬燈一直延伸到最外側,竟可能的放大示寬范圍。
輪轂選用15英寸鋁合金雙五幅輪轂,從側面看感覺輪轂略小,但也在接受范圍之內,195mm的胎寬和65%的扁平比,能夠兼顧一定的抓地力和舒適性。
車輛后方遵循了大眾一貫的簡潔設計,讓人分不出來是那款車型,這樣的設計如果是高端車型肯定會被吐槽,但是在朗逸身上這無疑是個優(yōu)點,誰不想讓自己的車看上去更高級呢。
后尾燈也是全LED光源,這一點比較良心,畢竟合資品牌通常都比較吝嗇。
排氣管是隱藏式設計,這樣的設計也是可以理解的,試想一輛運動外觀的車型,卻只有單邊排氣也確實不太好看。
另外,尺寸的升級是朗逸此次換代的一大亮點,長4670mm、寬1806毫米、高1474毫米。軸距為2688mm,這已經不是一臺A級車該有的尺寸了。大眾確實很懂中國消費者。
進入全新朗逸的內飾,小編都要笑出豬叫聲了,這個原廠手機支架可太搞笑了吧。
小編努力的說服自己“它很實用、它很實用……”。但是當手機擺上去的時候,唯一的屏幕都擋住了。
中控臺和門板都是硬塑料,給人感覺很廉價,時間長了也容易有異響。
前排乘坐空間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座椅的包裹感很好,軟硬適中,也是個人偏愛的織物座椅。比那些不透氣的仿皮好很多。
前排的儲物格較多功能分類也很明顯,使用方便。
但是空調出風口的位置設計的比較隨意,位于中間的出風口直接吹肚子很不舒服,往旁邊撥就關上了,不太實用。
我們再看看后排,得益于2688mm的軸距,后排的乘坐空間與其他的A級車相比優(yōu)勢明顯。
但是中間的凸起較大,中間座椅的舒適度會受到影響。
后備箱的布局很規(guī)整,方便載物。配備了非全尺寸備胎,另外小編還發(fā)現,備胎倉壁貼了止震貼,有助于減小空腔共振。對后排的靜音性會有一定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后備箱的逃生扳手非常醒目,并且操作簡單,在黑暗的條件下也可以操作。
動力方面全新朗逸的1.5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擁有85千瓦和150牛米的數據,配合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平順性肯定是沒問題的,動力夠不夠用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全新朗逸更換了MQB平臺后,瞬間變成了眾人的焦點。指導價12.48萬的1.5L自動擋最低配有電子駐車、主副駕安全氣囊、胎壓監(jiān)測、ESP、后倒車雷達、織物座椅、全LED大燈、全車車窗一鍵升降、后視鏡電調節(jié)、手動空調,都是最基本的配置。這個MQB平臺好像并沒有起到什么提高性價比的作用,反而比老款更貴了。這樣的朗逸您還會買賬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