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暗處下手,新捷達就是這樣被一點點減配的
減配這個詞近兩年在中國市場格外的受關注,大家對汽車的認知越來越深入,買車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感性,大品牌的產品受人喜歡,但品質能否對得起大品牌的高溢價,顯然更被我們關心。偷工減料,甚至因為在消費者注意不到的地方動心思而帶來安全隱患,這樣的行為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是不能接受的。
大眾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車企之一,這么多年來已經深諳國人的購車喜好。中國消費者較少的關心動力總成,但看重車價是否便宜,配置是否豐富,這樣的國情讓大眾意識到,既然要讓產品看起來不“素”,還要滿足低價,那就要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減少配置拉低成本。這是門技術活,大眾就掌握得很好,一方面產品看來性價比很高,另一方面也保證了自己有足夠的利潤可拿。
很可悲的是,目前無論是一汽-大眾還是上汽大眾,旗下的在售車型或多或少都存在減配的問題,個別嚴重的甚至已經被貼上了“不厚道”的標簽,高爾夫如此,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捷達亦如此。
新捷達自2013年上市之后銷量一路高歌,但關于減配的吐槽卻也經常被大家提起,比如隔音阻燃材料、后排空調出風口等等都成了捷達的熱搜詞。3年過去了,2016年12月7日新款捷達上市,全新的外觀、配置的增補讓捷達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然而,這些外在的升級背后真正體現車企“良心”的內在是否也改變了呢?
現在我們手里就有一臺新款捷達,這臺車購于2017年2月27日,配置為1.5L自動豪華型,官方售價11.96萬,實際開票價為10.71萬。根據配置等級,這臺新款捷達屬于高配,按理說各種用料應該相當完備,可實際表現是否能符合大家對高配車的期待,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
# 隱蔽處“動心思”,用料減少讓人難滿意
前面提到了,減配是個技術活,因為如果做的不到位就很容易遭到大家的“炮轟”,為此那些一心為了利潤的廠家都會選擇在暗處做些手腳,車子從外面看沒什么問題,但稍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很多端倪。我們手上的這臺新款捷達外觀漂亮,可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一汽-大眾做了減配。
△ 發(fā)動機是熱量產生大戶,而且離乘員艙很近,因此做好隔熱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來講,在防火墻的位置都會有兩層隔熱材料,上層為發(fā)動機艙防火墻鋁箔隔熱層(銀色),下層為防火墻隔熱隔音棉(黑色),這兩層材料都能起到隔熱的作用,搭配使用效果更好。
△ 不過,在新款捷達上我們只找到了黑色的隔熱隔音棉,銀色的鋁箔隔熱層消失了,隔熱效果降低。用戶實際用起來可能感覺不出太大差異,但省出的這部分成本,最后變成利潤進了一汽-大眾的腰包。
△ 你可能認為鋁箔隔熱層很貴,我們在網上查找相關商品后卻發(fā)現,車用鋁箔一平方米也只有不到40元,況且用于防火墻上的面積并不大,可以這樣說,增加一塊鋁箔隔熱層并不會對產品成本造成很大的影響。既然如此,一汽-大眾為何不給消費者加上呢?
△ 接著往下看,發(fā)動機護板沒有出現在新款捷達上,這當然也可以解釋成是為了省成本。可問題是廠家省事卻給用戶帶來了用車成本的提高,試想如果遇到托底,油底殼被撞壞是小,變速器也被撞壞,那后期的修車費用顯然不是一塊護板能比的。
△ 發(fā)動機艙簡直是減配的“重災區(qū)”,把發(fā)動機艙蓋掀開,光禿禿的金屬件真的很難看,更重要的是少了隔音棉,整車的NVH水平進一步降低,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開新款捷達感覺發(fā)動機噪音大,防火墻上的鋁箔消失,機艙蓋上的隔音棉消失,都是不能忽視的原因。
△ 可以看到同級別的車型機艙蓋內都有隔音棉,有些甚至采用了液壓撐桿,相比之下,新款捷達依然是鐵棍支撐,無論是便利度還是高檔感都和對手有差距。
△ 與新款捷達同一級別的車型大多不會對后備箱支撐桿做包裹處理,這沒什么可抱怨的,但讓人驚訝的是,比起同級車,新款捷達尾廂蓋內側的隔音棉覆蓋面積非常小,僅占到了整個內部面積的1/2,這個差距從圖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到。
△ 不僅如此,后排座椅背部原本應該出現的隔音棉也消失了,留給消費者的僅是一塊鋼板。前面也說了,這臺新款捷達的開票價已經接近11萬,同樣來自一汽-大眾的寶來,低配車型的官方指導價也不過如此,但不同的是,即便低配的寶來,其后排背面也依舊包覆著隔音棉。和同級車比,新款捷達也稱不少厚道。
△ 來到車內,用料方面的減配問題依然沒有改觀,比如這個拉手完全沒有阻尼感,原因當然是沒有阻尼件。一個小小的阻尼件成本不過10塊錢,大眾為了節(jié)省成本給減掉了,類似的情況在車上還有很多處,除了前后4個拉手,手套箱也是如此。
# 細節(jié)配置不用心,影響用戶體驗
如果說在后備廂蓋上做手腳可以讓用戶難以察覺,那一些實用配置也缺失顯然就很容易被用戶發(fā)現了。這臺車購入的時間已經不算短,可就在我們剛開始接觸的那段時間里很快就發(fā)現了許多讓大家深感“遺憾”的配置。
△ “遺憾配置”之一——主駕化妝鏡
可能是一汽-大眾認為坐在主駕的駕駛員根本沒有打開車頂化妝鏡補妝的需求,所以新車在開發(fā)之初根本就沒考慮在這個位置加入化妝鏡。說實話,駕駛員在等紅燈,甚至開車時補妝是非常危險的行為,但事實上我們總不能否認存在遵照交通法規(guī)規(guī)規(guī)矩矩把車停好補妝的好公民吧,如今新款捷達上主駕統(tǒng)一沒有化妝鏡,無疑是把這一部分用戶的需求完全忽視掉了。
△ “遺憾配置”之二——后排出風口
很多廠商減配都會選擇這個配置下手,主要是大家關注度不高,容易混過關。一汽-大眾想必也認為后排空調出風口對于這個價位的產品可有可無,所以新款捷達全系都不配備后排空調出風口,甚至用戶愿意加錢連選裝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都知道歐洲市場汽車便宜,原因是車子配置很“素”,但只要你需要就可以加錢選裝,中國的情況不同,價位往往很高,比如我們手上的新款捷達官方售價已經11.96萬,雖然常用的配置都已配齊,但標配之外想擁有自己中意的配置卻很難,靈活度上多少有些不高。我想還是有很多消費者喜歡后排出風口的,然而事實是只要你選了新款捷達,這個配置就不得不放棄。
△ “遺憾配置”之三——后排座椅
前面提到過新款捷達后排座椅取消隔音棉的減配行為,這只是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即便高配車型,其后排座椅同樣不能像同級車型那樣放倒,整體放倒不行,更不要說靈活度更高的分割放倒。面對這樣的減配估計很多用戶都是崩潰的,想想買了大件物品想放在后備廂結果卻發(fā)現后排根本無法放倒,這種尷尬估計也只有車主自己能體會吧。
# 閹割發(fā)動機技術,中國消費者遭受區(qū)別對待
如果說以上這些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那作為全車最重要的部件,也就是發(fā)動機,它內部是否也被廠家做過處理是大家無論如何也看不出來的。很遺憾的是,國產新款捷達的發(fā)動機確實和海外的有所不同,部分技術被閹割掉了,外觀雖然看起來都一樣,但性能卻有了折扣。
△
新款捷達目前有1.4L和1.5L兩款直列自然吸氣發(fā)動機以及一款1.4L渦輪增壓發(fā)動機可選,它們的代號都為EA211,我們的購買的是1.5L車型。這3款發(fā)動機中1.4T擔當著拔高捷達品牌形象的角色,然而實際上這臺發(fā)動機國產后被一汽-大眾閹割得非常厲害。
進口第三代EA211 1.4T上帶有氣缸關閉技術,也就是ACT,這項技術的原理是,當發(fā)動機的轉速在1400-4000rpm之間時,輸出扭矩在25-75N·m范圍,2號和3號氣缸會被關閉,當駕駛員用力踩下油門踏板,2號和3號氣缸又會自動啟動。因為在特定工況下兩個氣缸失去了燃油供應,減少了燃燒,所以具有一定的節(jié)油效果。但很可惜,這項技術在國產EA211 1.4T發(fā)動機上被無情的閹割了。
成本是造成該“悲劇”的一個方面,畢竟要實現這一技術需要特殊的凸輪軸來做支持,擁有更復雜結構的凸輪軸以及多出的伺服電機都會增加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肯定會在車價上做體現。捷達身為無可替代的走量車型,一汽-大眾肯定要閹割技術控制車價。
除了成本,還有一個因素促使一汽-大眾不采用ACT技術。大家都知道歐洲的排放法規(guī)非常嚴苛,為了應對大眾開發(fā)出了ACT技術,采用該技術后,EA211 1.4T發(fā)動機滿足了當下歐洲最嚴苛的排放標準,而且它使得這一系列發(fā)動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用再進行大面積的技術升級就可以繼續(xù)銷售,成本優(yōu)勢顯而易見。不過,目前中國的排放法規(guī)還遠沒有歐洲那樣嚴苛,在不使用ACT技術的情況下排放也可以達標,所以EA211 1.4T發(fā)動機在國產后一汽-大眾果斷閹割掉了這個技術。
然而,凡事就怕對比,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現在也都開始在合資豐田和合資本田車型上普及,但它們和國產的EA211 1.4T發(fā)動機相比卻并沒有出現嚴重的技術閹割,拋開民族情結,日系對手的做法顯然更讓人信服。
# 總結
一汽-大眾為了提高單車利潤率,不惜在很多暗處進行減配,各種隔音棉的消失讓駕駛體驗受到影響,也讓廣大車主感覺別扭,包括技術閹割后的發(fā)動機,也完全算不上有誠意。新款捷達的官方售價不低,作為一款已經深入人心的國民車,它在很多方面,起碼在用料和配置方面并沒有和同級車拉開差距,甚至還落于人后。可以這樣說,減配后的新款捷達是不能讓人滿意的。
以上僅是在沒有做拆解的情況下可以發(fā)現的減配現象,內部那些看不到的地方是否也存在類似問題,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當然,未來隨著我們捷達選題的逐步深入,拆解會作為重要的一部分詳細的呈現給大家,到時捷達上那些隱藏在黑暗中的真相也會一一浮出水面,而捷達到底還是不是大家記憶中的好家轎,到時也自然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