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為己任 BMW F18輕改示范
-
BMW響曬朵(粵語:名氣好大)的年代,要想為其找到心儀的改裝補品一點也不難,難就難在你不知道如何改、如何搭配的問題上,但這些問題其實都不是什么”大問題”,將座駕交到一個負責任的、有經驗的改裝主理人手里,然后說說自己的需求、預算,啥也不用管,啥也不用做,坐等最終效果。
-
BMW以操控性能聞名于世,但也不是所有車型都以操控體驗為前提的,例如5系就不是那一回事,你看看F18的3108mm的軸距,1760kg的整備質量,就知道那不是為操控玩家準備的,還好的是,采用的雙叉臂、多連桿的懸掛系統,以及BMW對其底盤的調校,低功率的525已經能換來不錯的駕乘質感。沒錯,它是為商務和家庭用戶服務的。
-
有人這樣形容: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525Li不能提供太多的駕駛樂趣,略大的轉向比和反應慢半拍的懸掛設定都是為舒適而生,所以,別想著在身上做些激烈動作,它確實不在行,那么改裝方案因該以什么為前提,答案當然是圍繞著”舒適”的關鍵字展開…
-
有很多車主會誤認為,原廠的避震套件才是最舒適的,其實這樣的說法很片面。原廠的設定是為了滿足絕大多數的車主用車需求、路況而設定,只能說是相對的舒適,而針對懸掛升級的廠家針對不同需求的用戶群體開發了不同的避震套件,目的是為了”相對地”改善車主的用車需求。如果你認為原廠的舒適性不夠細膩,此時,只有改裝部件才能幫到你。
-
KW V3避震套件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其支持14段軟硬且高低可調,通過坑路的時候細致的阻尼感覺讓人舒適,劈彎道汽車側傾的極限明顯比原廠來得更晚。這套V3避震并沒有完全犧牲日常使用的舒適性,總體而言這套V3并不是“死硬”派級別而是韌性十足的推手。如果預算在15000元左右,它將成為玩家清單必不可少的候選改件之一。
-
避震的調校對舒適性的影響非常大,而輪圈單品的尺寸大小也對舒適性程度。大家應該知道,有限的輪拱空間里,塞下輪圈的尺寸越大,輪胎的胎壁的厚度越薄,那么濾震的效果越差。如果你還靠著F18去接待重要的合作伙伴,其舒適度豈能輕易割舍,而升級19寸規格并不過分,由AEZ品牌的Antigua_dark系列,它專屬配置寶馬系列車型,裝上BMW輪圈蓋,低調的不能再低調了。
-
臺灣Frando制動品牌,確實很少見,裝車的是FCB6M中六活塞卡鉗,采用航太鋁合金材料進行兩片式鍛造而成,并使用CNC加工工藝進行處理,就連卡鉗活塞的材料也是采用了航太極鋁合金制作,一個臺灣品牌出現這么高水準的材料制作,純屬少見。也正因為這部分的原因,它的產品非常昂貴,售價甚至直逼國際大品牌。
-
FCB6M(中六活塞)卡鉗使用的剎車皮也可用于FCB6L(大六活塞)卡鉗之上,也就是說,兩者的摩擦半徑和摩擦面積是一樣的。但兩者的活塞直徑大小不一樣,制動力度有所差異,中六活塞在制動過程中會顯得更適中,街道行駛的話,所表現出的舒適性更好。在顏色選擇方面,FCB6M的選擇空間非常大,有紅色、黃色、藍色、黑色以及鎳色,搭配不同顏色的車沒有壓力。
-
這一代的5系(F1X)的造型設計相對保守,家族風格大局的前提下,它已經沒有了上一代(E6X)的獨立個性,更搞不懂的是,走著大氣豪華路線的它,其前臉的氣壩設計居然顯得如此寒酸,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難怪類似M-Tech、Hamann、Wald重新設計的、富有張力的產品能夠捕獲人心了。車主選用的是M5的空力套件,簡約而大氣的設計正是它的取勝法寶。
-
其實,相對于NA引擎而言,渦輪增壓車的排氣設計更講究。畢竟排氣的設計要應對渦輪開啟前和開啟后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工作狀態,兩段的馬力輸出都需要兼顧。Repose為525i推出四出中尾段排氣系統,其采用SUS304不銹鋼彎管焊接,在渦輪DownPipe開始一分為二的排氣設計,兩端各使用一個中鼓和消聲尾鼓。很好地改善渦輪車的平衡升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