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首屆飄行會媒體杯卡丁車比賽暨媒體答謝會正式舉行,飄行會會長王峰的親自邀請下,筆者終于到場感受了一條新卡丁車賽道的魅力。多年未練的身軀,在前往佛山南海區佛平路(中國國際機械貿易中心內——導航的地址)的路上開始欲動。不過,去到現場之后信心減半。其原因有二,前段時間,因打球扭傷而剛剛恢復的左手,想必不敢輕舉妄動,另外,飄行會設計的是一條復合型多變的賽道,它必然調動你所有的駕駛經驗、應變能力以及靈活的手腳才能跑出一個好圈速。還好有熱身練習,可是排位賽進行時,遭遇后方車輛追尾,膝蓋猛烈撞擊到方向盤上,很大程度上,疼痛影響右腳的發揮。傷者要打個折,心態也沒放好嘛,連栽跟頭的我與本次比賽的名次無緣。所以,就將一則“賽事報道”變成“賽后有感”吧(你懂的)。
二樓休息室的氣氛很不錯,但顯然沒有在這條亞洲級的賽道面前喧賓奪主,這是亞洲首條復合式路面賽道,賽道長度約為700米,賽道面積到達7000平方米,可見賽道的寬度得到了保障(據官方稱,其寬度為8-12米),如果只是通過官方的賽道直視圖進行了解,你根本無法體會7000平方米營造的寬闊感,甚至會懷疑out-in-out技術跑法的可行性呢。當然,到了場館后根本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而目前為止,飄行會卡丁車俱樂部是廣東最大的室內卡丁車館,至于大不大不是一個關鍵,關鍵是——這條賽道使用了瀝青、金剛砂兩種材料是材質鋪設賽道才是重點。當中,和“飄行會”這個組織的性質有莫大關系,他們是一支國內非常優秀的漂移車隊,他們熱愛汽車文化,,而他們設計這條賽道的初衷是——運用不同材質營造輪胎抓地力的差異,讓玩家在復合式路面賽道上感受不同的駕駛體驗。而多數的卡丁車賽道使用瀝青鋪設,輪胎的抓地力也是最好的。金剛砂路面與輪胎的摩擦力相對較低,但如果大腳轟油門過彎,原廠標配的競技熱熔胎也未必管用,而經過這種路段時,玩家要使用飄移過彎法才行。不過,這種金剛砂加入特殊涂層,使輪胎抓地力不至于那么“絲滑”,因此,我們又視情況而使用傳統的攻彎跑法,又可在高速飄移的攻彎體會卡丁車的可控性。只不過,極走在高速彎(金剛砂)是十分考驗腳下油門的深度,再加上車輛不咬住彎心,過大的離心力將連人帶車一起駛向外輪胎墻。
好玩的地方不只是賽道鋪設介質的理論不同,而設計的合理分布使其成為一條極具挑戰和思考的賽道,發車區域是瀝青路面,紅燈一滅,迎來金剛砂鋪設的“U型”1號彎和2號發夾彎。如果說,初體驗的感受卡丁車的生硬的方向盤路感、1:1的轉向比、后輪驅動在出彎時的漂滑、靠鋼管車架的彈性形變而還原避震器的動作等等的深刻體會,此時,占據三分之一賽道的金剛砂路面讓筆者畢生難忘,沒有ABS+EBD的依賴,沒達到工作溫度的熱熔胎,想在起步之后搶占優勢幾乎不可能,在這里,你只有把握住合理的剎車點、用out-in-out路線跑法,切記:乖乖地不犯錯,這里沒有超車的最好機會。哪怕達到最佳溫度的熱熔胎,在兩種路況的切換下,你也要快速感知、調整車輛狀態來攻克彎道,如想逞強,只會留下尷尬的姿態,其實,還有三分之二的瀝青路留著機會給你。
賽道的寬闊使得行走線路和超車方法都有多種可能性,可以說,可玩性非常高。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進階玩家,我們一致認為,這是一條體驗賽車樂趣、提高駕駛技能、充滿未知數的賽道,連缺手缺腳、犯點小錯也能進入42秒大關,如果你把握住更多的技巧和更多的機會,40秒俱樂部是不成問題的。
彌漫著汽油味的空氣里,每個人的求勝欲望都會飆升,但是,它與身體素質不成正比,卡丁車在彎道的1.5個G能把我們這些普通人整得肌肉酸痛,因為在急速行駛的過程中,一旦轉彎或者剎車,受到的牽引力十分巨大,每個彎道、每個剎車都在考驗著我們的身體強度。另外,腕力強度也會導致無法將方向盤指向彎心線路,從而降低入彎的應有速度,當意識到身體無法將賽車控制得游刃有余,那就要去適當健身了。而這次的邀請賽中,不乏耐力賽歷練的媒體老師們,經過“強化”身體素質和攻防兼備的戰術使他們達到39秒內的水準。如果你身邊缺少高手指點,等天氣好時,你會有機會見到王峰大神(飄行會會長),人緣極好的他,私自傳授豐富的賽車經驗又有何難?當然,俱樂部的主理人少鴻同志(飄行會副會長)坐鎮館內你又有何擔心?飄行會成員他們都是渴望志同道合之人、他們沒有忘記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他們也在積極回報社會,這點從不用懷疑。如果你聽聞過卡丁車的樂趣卻未曾試試,不妨約上三五知己體驗一番,在這里收獲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了。
最后,恭喜以上獲獎的媒體老師,棒棒噠。